聯合國研究發現,越來越多年輕男同志使用行動約會軟體,是使得亞洲青少年群體之間爆發新一波HIV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報告揭露了亞太地區10-19歲感染HIV(人類免疫缺乏病毒)的人數激增,這個地區佔據了全球12億青少年人口數的一半以上。
這份歷時兩年的研究發現,智慧型手機裡的約會軟體前所未有地擴大了自發性濫交(spontaneous casual sex)的選擇性。
這波疫情在從事男男性行為的群體間成長最快,其他的族群還包括遭受性剝削的性工作者和注射毒品的人。「年輕的男同性戀者一致地告訴我們,他們現在都在使用行動約會軟體約砲,因此他們現在約砲對象也增加了。我們知道這類高風險行為會加快HIV的傳播。」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HIV/AIDS顧問Wing-Sie Cheng表示。
「因此我們相信這兩者之間有所關連,我們必須與行動軟體廠商密切地合作,分享有關HIV的資訊,並保護青少年的健康。」
先前未通報的疫情,也正威脅著聯合國於2030年以前終結全球愛滋病危機的目標。過去15年因為非洲的疫情大幅下滑,這個目標似乎是能夠實現的。
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與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(UNAIDS)的研究人員發現,青少年更可能死於愛滋病,原因是他們不太願意尋求治療,害怕被汙名化或是被強迫向家人或上級揭露自己的性向。在亞太地區的許多國家,18歲以下的青少年沒有家長同意即無法獲得HIV檢測。
雖然全球HIV感染人數在下降,但亞洲與太平洋地區10~19歲感染愛滋病毒的青少年人數,據公布已經成長至超過22萬人,而非官方的數據很可能更高。這些感染者低於半數正在接受治療,而過去十年內,死亡人數幾乎年年攀升。
一位30歲HIV陽性的菲律賓籍男子,為保護自己免受虐待以匿名方式受訪,他表示,對於在學校被霸凌,還被成人同性戀酒吧拒之於門外的同性戀少男來說,要找到人發生性行為是很困難的。但是在大學裡,網路交友的出現,像是聊天室和線上論壇,讓他能夠找到更多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性伴侶。
他會在線上與其他男子聊天,然後在首都訂一間幾小時的房間,「如果要我寫下所有在馬尼拉曾與我發生性關係的人,可能地鐵的每一站我都能寫出一到五個。」智慧型手機和行動交友軟體顛覆了他的性生活。
網路交友可能還需要費一番功夫安排彼此見面,但手機交友軟體卻是基於位置,用戶可以掃描自身周圍來尋找同伴。「即使你人還在學校,但只要你感覺到你需要性愛,你就把同志交友軟體打開。」「你甚至不需要跟他們說話,有些人會直接傳給你他們的裸照或下體照,如果你覺得他們還不錯,你就去跟他們做愛。」
這些性行為的「即時性」,發生在短短的幾分鐘內,卻也讓「帶套」這件事變得不太可能。
「我會帶保險套,但並不是始終如此。你不會想錯過那股性衝動。」
儘管經歷了荒淫的行動交友數年,他的HIV檢測結果仍是陰性,之後他進入了一段長期關係。但兩年後,他卻從男朋友那感染了HIV病毒,因為男朋友在交往期間仍偷偷使用手機約會軟體偷腥。
在菲律賓,青少年群體新感染愛滋病毒人數在過去四年裡翻了一倍;在泰國,年輕的同性戀男子現在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機率染上HIV。
目前亞太地區還有18個國家將同性戀關係認定為不合法,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表示,這使得男同志被遺漏在能拯救他們性命的HIV相關治療服務之外。
去年的另一份研究也發現,使用手機交友軟體約砲的男同志,相較於面對面或在網路上接觸的群體,有更高的風險染上淋病(gonorrhoea)與披衣菌(chlamydia)。
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顧問Wing-Sie Cheng表示,約會軟體建立起了男男之間的網絡,感染人數也在軟體使用者之間迅速擴散,「行動約會軟體基本上把你帶到了這個網絡的中心。」她還說這份研究專注於亞太地區的觀測趨勢,並由聯合國官員與地方社區工作者共同彙報,他們表示針對HIV防治的策略亟需適應行動交友軟體大量出現的情況。「HIV是一個相當隱蔽的議題,經常受到掩蓋,所以相關資料也無法取得。」
研究人員也發現,隨著這些軟體愈來愈流行,遭受感染的機率和風險將會「數倍」地上升,因為與其他人約會和約砲變得太過容易。
遍及全世界196個國家,每分鐘有多達一百萬活躍用戶的同志交友軟體Grindr,其發言人表示,這個軟體有18歲的最低年齡要求。「身為全世界最大的同志平臺,我們相當重視『性健康』這個議題。」發言人還表示他們在應用內投放公告,鼓勵用戶在地方診所進行檢測。
Jack’d母公司Online Buddies的高級健康顧問David S Novak,直接向《衛報》介紹他們公司內部一個名叫ManHunt Cares的計劃,專門向Jack’d軟體用戶提供健康資源;2009年,這間公司也成立了一個研究機構,關注男同志性健康問題。
其他主流的同志交友軟體公司,包括Tinder, Blued和Growlr則沒有針對問題做出回應。
聯合國的報告指出,這些軟體可以成為促進性健康意識的重要管道,包括HIV相關消息與檢驗資訊;文中還提到中國同志約會軟體Blued去年針對世界愛滋日(World Aids Day)推出的一項活動,在每位用戶頭照旁邊加入一個紅絲帶標誌,並且能連結到附近檢測中心的詳細資料。
Wing-Sie Cheng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接洽這些交友軟體公司,以尋求「協同合作」,聯合國可能會蒐集資料進一步調查行動約會帶來的影響。
在曼谷的Jesse Krisintu一直以來都在與慈善機構合作,透過在約會軟體內置入彈窗式網路廣告,試圖說服年輕人進行HIV檢測。但他表示這個活動並未取得成效。「這是他們的事業,如果他們在軟體裡放太多關於HIV/Aid的服務資訊,你覺得用戶還會想上線嗎?」
Jesse Krisintu還補充道,曾經有一個計畫包含提供HIV檢測折扣的彈窗式廣告,但幾乎沒什麼人使用折扣,而且分析工具顯示大部分的用戶都立即關閉彈窗。「這個應用程式是目標人群所在的地方,但是沒有人會去讀彈窗廣告,因為他們上這個軟體的目的是尋找性伴侶,而不是尋求知識,所以結果並不是這麼樂觀。」
聯合國現在也在提倡綜合型性教育(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),不單單只是簡單地說明身體的性器官,並支持下修「父母必須同意,青少年才能接受HIV檢測」的年齡。
AIDS現在已經是非洲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,也是全球青少年第二大主要死亡原因,這個數字在過去15年裡飆升三倍,主要因為母嬰垂直傳染。然而,公共衛生官員警告,這一波在亞太地區發現的新蔓延因素,也可能在其他地方複製疫情。
「現在已經存在著無法完全消滅愛滋病的風險。」Wing-Sie Cheng說道。「這是關於愛滋病新一個必須立刻著手克服的問題。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受到控制,那麼世界將永遠無法終結愛滋。」
http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253278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