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合國會員國8日達成共識,將共同加快步伐,最晚於2030年終結「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」(AIDS)。

聯合國大會通過政策性宣示,加強對靜脈注射吸毒者、性工作者、男同性戀、跨性別者和愛滋病毒(HIV)感染高風險的受刑人提供必要的協助。

愛滋病毒流行率雖在過去10年已降低,但全世界仍有3,670萬人罹患愛滋病,大多數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。

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告訴與會代表「愛滋病離消滅還很遠」,但未來5年,世界有機會「徹底改變愛滋病的趨勢軌跡」。

潘基文呼籲,對待所有愛滋病患者不應有所歧視。他特別點出年輕人、移民、女性、性工作者、男男性交者、注射毒品者、跨性別者及囚犯等族群。

這項政策性宣示,是基於5年前聯合國愛滋計畫,計畫訂定2020年應達成3個目標:減少新增愛滋感染數、降低愛滋死亡率以及消除與愛滋病有關的歧視。

俄羅斯衛生部長斯克沃佐娃(Veronica Skvortsova)在會中表示,儘管仍有許多終結愛滋病的工作要推動,各國政府對決定自身公共衛生策略擁有「主權」。

在大會前,俄國、喀麥隆、坦尚尼亞及51個回教國家,封殺22個LGBT(男、女同性戀、雙性戀、跨性別者)團體,不讓他們獲得大會的委派。

經美國、歐盟提出抗議後,16個來自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團體得以被納入各國代表團,參加大會。

Categories: 媒體報導

%e6%84%9b%e9%83%8e%e7%96%91%e6%83%91%e8%ab%ae%e8%a9%a2%e5%b0%88%e7%b7%9a